摘要: 《轩岐救正论》,医论著作。六卷。明·萧京撰于1644年。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执方误人,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卷一医论,统论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剂;卷二四诊正法,以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三药性微蕴;卷四、五作者医案;卷六医鉴、病鉴,内容系告诫医家、病[阅读全文:]
摘要: 《重订诊家直诀》分上、下两卷,诊断学作。 晚清医家周学海撰。成书于1898年至1906年之间,初刊1910。全书内容皆与临床诊断有关,言筒意赅,由浅入深。卷上为指法总义、二十四象会通、八法总义、位数形势、徼甚兼独;卷下分独取寸口本义、三关脉体通考、气血形势直解、左右表里直解、说神、辨止,以及初诊久按不同、单诊总[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正传》,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8卷。明虞抟(天民)撰于正德十年(1515年)。书前列“医学或问”50条,阐发前人“言不尽意之义“。其学以朱震亨为宗,而参以张机、孙思邈、李杲诸家之说,各选其方之精粹者,次于丹溪要语之后。并参以虞氏家传经验、临床体会及学术见解,对经典著作以及前辈医学家许多论点做了[阅读全文:]
摘要: 《外科传薪集》,外科著作,1卷。清代马文植(培之)撰于光绪十八年(1892)。本书集民间家藏秘方、验方,或采自诸方书之效方及马氏自制经验方,共220首,其中颇多马氏个人经验方。包括治疗痈疽瘰疬、眼耳咽喉等病的内服、外用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每方详主治、药物组成、剂量、药物炮制和用法。本书以外科临证治疗方剂为主,[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发明》,元·李东垣撰,其弟子罗谦甫刊行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每篇均以经文的论点为标题,并注明出处,如《针经》《素问》《难经》等。而后探本求源,加以论证,发挥经义,并列方七十余首,总以温补脾胃为指归。本书充分体现了东垣学说的成就,且切合临证实用,是东垣著作中别具一格的重要著作。[阅读全文:]
摘要: 《脉理集要》,为汪宦所著。全书分为候脉图说、脉诀总歌、脉理详辨、经络部位、妊娠脉、小儿脉纹脉候、脉会、脉位、气形、来去、尺寸、上下、前后、至数、歇至(止)、阴阳、诊例、七情、无脉、反脉、异脉、怪脉、政脉、胜负扶抑、各部不胜、不胜期诀、虚数期诀、真脏俱搏、上古三诊等章节,对诊脉部位、脉象机理、病脉提纲[阅读全文:]
摘要: 《韩氏医通》,综合性医书。二卷。明·韩懋,撰于1522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四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证鉴别的重要性,创用了三子养亲汤等常用效方,在临床上对补法的运用尤有心得。书中并记载了半夏曲、霞天膏[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明理论》是宋金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成无己编撰的中医伤寒病著作。该书简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症候的病状和病理,并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分析其主治,着重强调方药配伍的关系。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