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外科大成》,外科著作,4卷。清代祁坤(广生)撰于康熙四年(1665年)。卷1总论疮疡等病诊治要点和常用方;卷2~3为分治部,按头面、颈项、腰背、胸腹等身体部位分述多种外科病证之证治,间附验案;卷4列述不分部位(全身性)之大毒、小疵及小儿疮毒证治。此书辨证详明,治法丰富,是中医外科重要参考书。清代官修《医宗[阅读全文:]
摘要: [阅读全文:]
摘要: 《素问绍识》是日本丹波元坚编著的一本内难经类中医文献,四卷,成书于日本弘化三年(1846)。所谓“绍识”者,以其续丹波元简《素问识》之绪余,故名。本书将《素问》七十二篇(缺运气“七篇大论”、《刺法论》《本病论》)分列四卷,主要选撷《太素》《素问释义》等校注之长,及其先兄柳片先生有关见解进行注释,如遇不尽[阅读全文:]
摘要: 《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著作。三卷。金·何若愚撰于1153年。后经金·阎明广注释。是现存最早的子午流注针灸专著。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的飞腾八法或灵龟八法盖源于此。其主要内容在后代针灸书中多有收载。卷上为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阅读全文:]
摘要: 《四诊抉微》为清代林之翰所撰,成书于1723年。全书共八卷,附余一卷,是论述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专书。其中,卷一、卷二为望诊,详论了颜面、口、鼻、耳、目、齿、项、爪甲、舌等部的形色变化,并附有小儿指纹和虎口的观察方法。在这两卷中,引证了《内经》及诸家之言。卷三为闻诊和问诊,在闻诊中论述如何从病人的声[阅读全文:]
摘要: 《伤科补要》,伤科专书,4卷。清代钱秀昌(松溪)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基础上,结合平日治伤经验纂辑而成,撰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卷1为人身大体解剖与各部穴位图;卷2收有主要部位的骨与关节损伤手法治疗36则;卷3至4载常用理伤方药137首,后附常见病急救法。主张治伤必须明脉理,脉证合参。书中并首次记述了[阅读全文:]
摘要: 《黄帝内经太素》是隋代杨上善撰中医学著作。原书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此书是《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内容。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各归其属,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十九[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医学衷中参西录》为20世纪中医临床医学名著,素为医家所重视。张氏致力沟通中西[阅读全文:]
摘要: 《回生集》,清代医家陈杰辑,刊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整理医方数百首,分内症、外症、女科、小儿科等四门汇而成是编。所辑医方具有简便验廉特点,曾为缺医少药山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故名《回生集》。全书用药简捷平稳,药取其价廉,方择其易制,且文字通俗易懂,医者或病家皆可按症索方,有一定实用价值。个[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