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贯》6卷,又名《赵氏医贯》。明代赵献可著,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本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穿于养生、医疗等论题之中,故名《医贯》。为研究中医命门学说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书论理深透,不仅广引诸家学说,历举前人名方治验,并发明新说以补前人之未备。其命门学说以及擅用六味丸、八味丸等方的治疗经[阅读全文:]
摘要: 《读医随笔》,清·周学海著。全书六卷,是作者汇集读书、临证之笔记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脉法、运气、方药和临床各种杂证的辨治等。该书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论述精辟,颇有启发意义,适合于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在校师生参阅。卷一证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证治类,列各种病证证治;卷五方[阅读全文:]
摘要: 《医经原旨》,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注释。以作者十分推崇张景岳,故主要参酌《类经》中的注释,也吸收了其它各家学说。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等类,共14篇。注文简要,但全书略于针灸的记述。[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心法要诀》,伤寒著作。三卷(即《医宗金鉴》卷三十六~三十八)。清·吴谦等编撰。作者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原著,使能触类旁通,遂将总论内容、六经辨证,及伤寒常见病证,类伤寒、瘟疫、温病等,“撮其要旨,编为歌诀”,另加注释,便于学习记诵。[阅读全文:]
摘要: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是清代汪昂所撰的中医著作,三卷。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素问》《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象、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九篇,参考历代《内经》注家之论作了简要注释。本书特点有二:其一,所选《内经》原文较为精要;其二,分类简单而注释精辟。现存数十种清[阅读全文:]
摘要: 《原机启微》,眼科著作,2卷。元·倪维德(仲贤)撰,初刊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上卷论病,计18则,如“淫热反克之病”、“风热不制之病”、“七情五劳役饥饱之病”、“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及“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等。下卷论君臣佐使、逆从反正及46首方药。附录为杂论,如“目为血脉之宗”、“内障外障”、“目[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课儿策》,清·高鼎汾撰,约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该书以问答形式,论述了温热、痢疾、中风、虚劳、痉病、暑病、湿病、燥病、疟疾、喉痧、妇人病、肺病等十三种病证,并就其病因、症状、辨证及治疗方药作阐发。[阅读全文:]
摘要: 本草类著作。清·陈其瑞辑。十卷。本书系陈氏在 《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 的基础上,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摘要改编而成。共载药物六百六十八种,分为草、木、果、蔬、五谷、金石、人、禽兽、虫鱼鳞介、木火土十部,再以药为经,以药性、主治、配伍为纬,各药之下先明性味、归经及主治,次明与它药配伍及禁忌。[阅读全文:]
摘要: 《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史欣著。该书是继《医方考》(明)、《医方集解》(清)后又一部较为著名的方论类著作。作者广泛收集历代有效成方,对治疗原则、组方理论、实际运用等与方剂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全书共十四卷,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一十二方;第一至第十二卷每卷又各分上下,各为一门,共设治气、理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