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扁鹊心书》,综合性医书,3卷。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书中并附作者若干治验,多[阅读全文:]
摘要: 《经络考》一卷,为丛书《医学六要》之经络部分,明·张三锡著,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经络考》内容可分作两部分:前一部分分述十四经脉,每一经先论经络循行及主病,次脏腑形态,次经穴歌,次分寸歌,并分附腑图、经络图于后;后一部分分述人体四肢百骸的经络配属及其生理病理。全书条理井然,博而不杂、详而[阅读全文:]
摘要: 《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又名《外治医说》,清代吴师机著。初刊于同治四年(1865年)。作者据《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用骈体文叙述以便学者记诵而注方于下,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理瀹骈文》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全书以记述常见病、多发病为[阅读全文:]
摘要: 针灸问对( 刊于1530年)由明汪机撰,三卷。上、中两卷,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荣卫气血、针刺诸疾及其方法。下卷,专论灸法适应证及经络俞穴。书末列禁针禁灸穴歌、十二经见证歌、十二经井、荥、俞、经、合歌、经穴起止歌、天心十一穴歌,经脉交会八穴歌等针灸歌赋,以便诵记。本书取《灵枢》《素问》《难经》及诸家针灸之书[阅读全文:]
摘要: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编著,1929年出版。本书征集当时全国各地名医医案。共选辑三百余案。分上、下二集。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医案记录完整,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及所患疾病的病名、原因、症候、诊断、疗法、处方、效果等项。案[阅读全文:]
摘要: 《温热经纬》为温病通论类著作,五卷,清代王士雄(孟英)纂于咸丰二年(1852年)。本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故以“经纬”名书。书中选取《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热病的论述,以及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清代诸家温病条文,分卷分条辑录,并采用后世诸家的见解,参以王氏按语逐[阅读全文:]
摘要: 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机,确定病位。对学习王氏医案确有补益。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领会王氏原案精神,但究属推论或主观识见,故有其片面性。[阅读全文:]
摘要: 《神农本草经赞》,三卷。清代叶志诜撰,刊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本书系取孙星衍所辑《神农本草经》原文,再加赞、注而成。每药编为四言四韵,共八句。赞语古奥,又自引诗赋本草释其出典。赞、注内容涉及药物释名、性味、效用等。[阅读全文:]
摘要: 《验方新编》,方书,8卷。清代鲍相璈(云韶)辑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本书于内科杂病、妇儿外科、急救、食疗及时疫等无所不及,分九十九问六千余条,选录历代医家的医论与治验,收载民间习用验方、单方,价廉、简便、效验,是一部医方为主、合参医论的医著。以外治居多,而内治诸方亦斟酌入选,惟药性未能尽谙。[阅读全文:]
摘要: 《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专著,二卷,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本书题署作者为陈言,但据书名或为杨敬斋所作。刊于1591年。该书内容丰富,在文献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本书系根据朱鼎臣《针灸全书》改编,同时参考了徐凤《针灸大全》并重新分卷,还收录了《针灸捷径》所载的处方图。[阅读全文:]
摘要: 《内经评文》是一部医经著作。为《素问评文》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评文》十二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但略于原书的医理及字义的解释。[阅读全文:]
摘要: 本书由《千金食治注释》和《食疗方笺注》两部分合订而成。它们是我国古代重要食疗专著。为唐医学家孙思邈所撰。《千金食治》即是“备急千金要方”原书的第26卷,书中论述了日常生活里所食用的果、菜、谷、肉的性、味、药理作用、服食禁忌及治疗效果等。〈食疗方〉由元代营养学家忽思慧撰写。他曾任饮膳太医,管理宫廷的饮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