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学入门》,中医全书。8卷,卷首1卷。明李梴撰。刊于万历三年(1575年)。此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用歌赋形式为正文,以注文补充阐述。内容有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病、外科病、各科用药及急救方等。其中“历代名医姓氏”载明以前名医215人。诊[阅读全文:]
摘要: 《寿世传真》,气功养生著作,8卷。清代徐文弼撰。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阅读全文:]
摘要: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源自《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全书共90卷,15个分册。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等。[阅读全文:]
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24卷,成书于公元1594年,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素问》一书七十九篇做出完整注释。对《素问》进行疏解,先简述大意,再分段注释。吴氏以王冰二十四卷本为底本,参考宋臣林亿“新校正”,以自身深厚的儒学功底,进行整理、注释而成。他崇尚《素问》,谓“《内经》(按:实指《素问》)象[阅读全文:]
摘要: 《内经博议》,医经著作,4卷。清代罗美(澹生)撰。刊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此书系将《内经》中一些主要内容选编成册。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6部分,每部又分若干篇。罗氏以“天人合一”之旨阐述生理,据《内经》原文以论述病理、诊断和治疗,于分析经义时参考各家注文,并予以发挥,为学习《内经》另辟蹊径[阅读全文:]
摘要: 《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此书为继承发扬刘河间火热论之力作,所论多是热证,用药力主寒凉。自医鉴、脉证、六经传受至小儿疮疹共12条,每条先引《南阳活人书》,继引刘完素之说予以辨证,末以《素问》引文加强作者的看法。后人将此书编入《河间六书》中。[阅读全文:]
摘要: 《重楼玉钥》,喉科著作。2卷。道家以咽喉为“十二重楼”,故名。为清代郑梅涧(宏纲)约撰于乾隆年间,后其子郑承瀚加以补充。初刊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卷列咽喉说,郑氏认为喉证病因外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诊察喉科疾患,须以阴阳为纲,观其面色、识其标本虚实而予辨治。并分别论述36[阅读全文:]
摘要: 《琉球问答奇病论》,清代曹存心编著的一部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咸丰九年(1859)。是曹氏答琉球弟子吕凤仪的临症疑难病案,所问病症共三十例,其中内科病症十五例、妇科病症六例、儿科病症九例,涉及咳血、咯血、便血、泄痢、疮毒、麻疹、痘疹、伤寒、痉症、温疫、妊娠、堕胎等内儿妇科病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