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帝内经太素》是隋代杨上善撰中医学著作。原书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此书是《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内容。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各归其属,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十九[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医学衷中参西录》为20世纪中医临床医学名著,素为医家所重视。张氏致力沟通中西[阅读全文:]
摘要: 《回生集》,清代医家陈杰辑,刊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整理医方数百首,分内症、外症、女科、小儿科等四门汇而成是编。所辑医方具有简便验廉特点,曾为缺医少药山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故名《回生集》。全书用药简捷平稳,药取其价廉,方择其易制,且文字通俗易懂,医者或病家皆可按症索方,有一定实用价值。个[阅读全文:]
摘要: 《外科证治全书》,5卷。清代许克昌、毕法合撰,刊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前4卷将外科病证分为发有定处和发无定处两类,详述阴阳、脏腑、经络及内景证治、外因杂伤证治等。卷5为外科常用治法,包括针、砭、灸、熨、药物方剂和中毒急救。本书有方有论,内容较为丰富,切于临床实用。[阅读全文:]
摘要: 《外科证治全生集》,外科著作,又名《外科全生集》,4卷。清王洪绪(字维德)撰,刊于1740年。原为1卷,今流传者乃清末马培之评注本,厘为4卷。王氏是在秉承家学基础上,积40年临证实践经验撰著而成此书。全书列证48种,载方75首,对疡科的论证与治疗有独到学术见解。认为“红痈乃阳实之证;白疽乃阴寒之证,气血寒而血凝[阅读全文:]
摘要: 《雷公炮炙论》三卷,是南北朝宋·雷敩撰中医学著作。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大总结,是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初部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阅读全文:]
摘要: 《医门补要》,综合性医书。三卷。清·赵濂撰于1883年。上、中二卷为医法补要,论述内、外科等多种病证的证候、治法和方药。下卷为见症实录,记载治案196条,反映了作者各科的临床经验。赵氏在治法上敢于创新,对外科杂证的手术治疗、外治和民间效方都比较重视。书末附载《先哲察生死秘法》等三篇。全书内容简要,切于实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