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阁  > 所属分类  >  古籍   
[0] 评论[0] 编辑

本经逢原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本书命名虽为本经,但不以考订为重,亦不是照《本经》而宣科,事实上并未全录《本经》之药,而是以临床实用为主,经过反复斟酌,更多择取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切于实用的药物。本书是张璐在七十九岁高龄时所作,可以说是他六十余年行医的经验之谈。这里面既蕴含了他一生药物研究的心血,也记载了他的许多独到见解。此书后来与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均被严式诲于光绪三十四(1908)年收录于丛书《医学初阶》之中,足见《本经逢原》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本经逢原》 四卷。刊于1695年。参照《本草纲目》将药物分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藏器、虫、龙蛇、鱼、介、禽、兽、人32部,收集药物约700余种。每种先记其性味、产地、炮制,然后记述《本经》原文,非《本经》药物则直接阐述其功治,即所谓发明。且杂引各家之说及附方。论述中颇多人见解与经验心得。现存多种清刻本、日本刻本及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作者简介:

张璐(1617~约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江南长州人(今江苏苏州)。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17~1699年间,享年八十二岁。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医家之一。

张氏早年习儒,在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其学习态度非常认真,自少壮至老年业医六十余年,孜孜不倦,及至老年,仍认真做学问,故一生著述颇多。着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习儒,兼攻医学,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太湖洞庭山中10余年,以著书自娱,晚年回到苏州故里,开医馆,济苍生,曰张氏医馆,去世后,传承至其子张登张倬,乾隆4年,由扬州八怪郑板桥为张氏医馆题写碑匾曰苏轩堂。张璐一生学术和医药皆有涉猎,尤其对《伤寒论》很有研究,集30余年研究所得撰《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各2卷。还编成研究脉诊的《诊宗三昧》1卷、探讨孙思邈组方用药的《千金方衍义》30卷,阐发药性理论的《本经逢原》4卷。还仿照王肯堂《证治准绳》的体例,汇集古今方论,附以医案,编成《医归》16卷,后改名为《张氏医通》。其子张登、张倬亦习医,皆有著作。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本经逢原》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本草易读    下一篇 本草新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