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阁  > 所属分类  >  古籍   
[0] 评论[0] 编辑

雷公炮制药性解

本书是在李中梓所撰《药性解》二卷本基础上,由姑苏钱允治在各药之下增补《雷公炮炙论》中有关炮制方法而成。《药性解》约成书于万历末年(1619),后经钱允治订补,于天启二年(1622)刊刻问世。

本书共分六卷,收载了335种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使反畏恶、使用宜忌,真伪辨别及炮制方法等内容。其中卷一收金石部33种、果部18种、谷部11种;卷二收草部42种;卷三收草部54种;卷四收草部54种;卷五收木部58种;卷六收菜部10种、人部10种、禽兽部19种、虫鱼部26种。李中梓在吸取了《神农本草经》《药性论》《丹溪药性》《东垣药性》《仲景全书》等精华的基础上,对药性作了充分的阐述;后人钱允治在药性之下增补了《雷公炮炙论》的有关内容,使本书成为一部较为详备的药性、炮制方面的专著。书中的有关内容屡为《中药大辞典》等中药书籍所引用。本书简便实用,适用对象为中医临床医师、中药采集炮制人员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

作者简介: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

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李中梓医案》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医方捷径    下一篇 本草单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