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喉条辨》,喉科专著,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一卷。清·陈葆善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作者将其尚未刊行的原著《白喉订正论》删繁而成。全书共条辨15条,包括白喉的病原、所中经络、辨脉、辨色、手太阴、手少阳、手少阴三经病症治,救误、善后、外治、禁忌等内容。陈氏对白喉的治疗能汇集诸家之长,参酌个人的经验予[阅读全文:]
摘要: 《瘴疟指南》,疟疾专著。二卷。明·郑全望撰于1609年。作者鉴于福建、广东地区瘴疟流行,遂予悉心研究,颇有心得。后得宋·李待制(佚名)所辑《瘴疟卫生方》,以为可取。遂以之为基础,附以己见编成此书。书中论述瘴疟源流,伤寒、内伤与诸症之鉴别,以及瘴疟药用宜忌、预后等。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但对本病病因、病理等[阅读全文:]
摘要: 《针灸聚英》,针灸专著,又名《针灸聚英发挥》,4卷。明·高武撰于嘉靖八年(1529年)。高氏以针灸“诸书于《素问》《难经》多异少同”,乃“取其同,议其异,故以《聚英》名”。卷首《集用书目》,简介明以前主要针灸著作16种;卷1论五脏六腑,仰伏人尺寸,手足阴阳流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其所属经穴之循行及主病,大[阅读全文:]
摘要: 《婴儿论》,清·周士祢撰,于1778年成书。此书按照张仲景《金匮要略》编排体例撰写而成,每篇以条文形式阐述婴幼儿疾病病因病理和治法方药,共有初生、伤寒、发惊、疮疹、疳病、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8篇脉证并治,所载之方除历代经典方外,多系作者经验效方,简约精要,时人称其补张仲景于儿科之缺。此书凡属儿病无不论[阅读全文:]
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略》编者未知。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内经灵枢略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黄帝内经灵枢》之删节本。分别节取《灵枢经》原书中天年、诀气、大惑论、忧恚无言等四篇。更换篇名,摘录精要,重新改编成书。[阅读全文:]
摘要: 《推拿广意》,推拿著作,又名《小儿推拿广意》,3卷。清代熊应雄辑,约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的治疗作用及五视法、闻声音、辨五音、看额脉等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并以歌诀或图解形式介绍小儿推拿穴位和推攒竹、运太阳、分阴阳、黄蜂入洞等30余种推拿手法。中卷阐述胎毒、惊风、伤寒、呕吐等17种儿科常[阅读全文:]
摘要: 《本草分经》,共四卷。清·姚澜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将药物分成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与不循经络的杂品。并用简明的注文形式阐述药性、主治等内容。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总类便览(依据草类、木类等药物分类法排列的药性索引)、同名附考(即药的别名[阅读全文:]
摘要: 《济生方》,方书,又名《严氏济生方》。南宋严用和(子礼)撰。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成书。分类辑录内、外、妇科方论。原书共10卷,载近70种病证。每病则立论在前,附方于后,有论有方,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严用和重视脏腑、尤重脾肾,临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的学术思想。持论较谨慎,不轻攻,亦不轻补。所论“补脾不若补[阅读全文:]
摘要: 《类修要诀》,气功养生著作,2卷,续附3卷,明代胡文焕著。书中收集了古人有关修身明性、养生却病的论述,认为养生之关键在于慎寒暑、节口腹、寡嗜欲。此外,对饮食起居、四时调摄、劳逸房室、七情忌宜、导引按摩,以及内丹术等方面的内容均有论述。[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撰,5卷,成书于1732年。全书基本涵盖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大部分内容。卷一为总论,阐述八纲辨证等内容;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各科杂病证治。此书内容丰富,切于实用,作者又善于归纳总结,提要钩玄,故全书条理清晰,纲目分明。更兼语言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故流传极广,影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