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疡医大全》,中医外科著作,清代顾世澄著,40卷,成书于1760年。汇集了自《内经》以下历代外科著述,并附以顾氏按语及经验方药,分类编纂而成。此书广搜博采,资料丰富,辨证精详,施治准确,图文并茂。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介绍了多种手术疗法,对麻醉、手术步骤、缝合止血、术后护理等,分别做了介绍。是清代重要的外科[阅读全文:]
摘要: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阅读全文:]
摘要: [阅读全文:]
摘要: 《望诊遵经》,诊断学专著。二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予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结合周身部位、四时、五方、气质等因素,阐明气色与病症的关系;下[阅读全文:]
摘要: 提示:本书有部分内容缺失,会影响正常阅读。《普济方·婴孩》是《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卷四百〇八。《普济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方书,由明代周定王朱橚及滕硕、刘醇等编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定稿出书。原书168卷,后经清初《四库全书》收编后改为426卷。[阅读全文:]
摘要: 《形色外诊简摩》,诊断学著作,2卷。清代周学海(澂之)撰。刊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卷专论望形,首叙形诊总义,次叙生形(生理性形态)、病形(病理性形态)以及络脉形态等;下卷阐论望色,包括面色、目色、舌色等。书中集历代有关望诊文献,条分缕析,并旁及闻诊、问诊。其“舌质舌苔辨”、“舌苔有根无根辨”两篇[阅读全文:]
摘要: 《幼科证治准绳》 ,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吾独谓不然。夫幼小者,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投之[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九十论》,宋·许叔微著。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该书记载了许氏经治的病案90例,以《内经》 、《难经》 、《伤寒论》等医籍为基础,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作者并于此书中提出“十剂”的方剂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全文:]
摘要: 《金匮钩玄》,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戴氏所补订的内容,亦颇精当可取。因避康熙[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