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家正眼
《诊家正眼》,明·李中梓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原刻本已散佚,今流传本系李氏门人尤乘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予考订、增补而成。2卷,49篇。以《内经》《难经》为基础,广引历代医家有关脉学论述,以按语或注释形式阐述脉学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内容全面,包括脉象机理,切脉部位、时间和方法,切脉注意事项,正常脉象,病理脉象以及妇人、小儿脉法等,并以四言歌诀概括28种常见脉的体象、主病、鉴别方法。其论多有发挥,以为脉象多变,“欲达变探微,非精研《灵》《素》,博综百家不可也。”并能客观对待脉诊,提出“不问其症之所由起,先与切脉,未免模糊揣度,必不能切中病情者矣。”故又简要论述望诊、闻诊、问诊,且力纠高阳生《脉诀》之误。最后附《脉法总论》,以表里、阴阳、气血、虚实为纲进行归纳。
作者简介: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又字念莪,别号尽凡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父李尚衮,字补之,进士,曾在兵部任职。李中梓12岁时,童试冠军,但后考科举,两次名列副榜。由于体弱多病及儿子被庸医治死而研究医术,行医40年,临证常有奇效(见《江南通志》)。李氏晚年沉湎于释道,67岁时,神志清楚,作偈端坐而逝。
李氏对《内经》《伤寒论》钻研较深,也重视吸取诸家精华,并与王肯堂、等名医交流切磋医学。他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编著了《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删补颐生微论》《伤寒括要》《运气考》《女科微论》《诊家正眼》等20余种医学著作,其中以《内经知要》和《医宗必读》最为著名。《内经知要》为历来选注《内经》诸家中最为简明扼要的一种,颇受初学者欢迎。《医宗必读》也以简明扼要为特点,李氏的序中说此书是“究心三十年”始成。其所著,为医学的普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