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诊宗三昧》即《石顽老人诊宗三昧》,是清代张璐撰,张登编诊法类书,一卷。初刊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张氏认为人有疾病,莫不见之于脉,同时对当时某些脉学论著,持非议态度,“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故撰本书。全书共十二篇。首二篇为宗旨、医学;第 三至六篇为色脉、脉位、脉象、经络,介绍了色脉、脉 位、经[阅读全文:]
摘要: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小儿方术类,明代医学家万密斋著。万密斋在《片玉心书》指出:“凡看小儿疾病,先观形色,而切脉次之”。在《育婴秘诀》亦云:“小儿有病观形色,青主惊风红主热,黄为伤食白主疳,……肝病须观眼目中,脾唇心舌自相通,肺有病时常在鼻,肾居耳内认其宗”。“临病之时,观形色,便知五脏之症治,所以[阅读全文:]
摘要: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阅读全文:]
摘要: 《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成书于1617年,全书共4卷157篇。对痈疽、疔疮、流注、瘰疬、瘿瘤、肠痈、痔疮、白癜风、烫伤、疥疮等外、伤、皮肤、五官科疾病,“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则微至疥癣,亦所不遗”。卷一总论外科疾患的病源、诊断与治疗;卷二至卷四分论外科各种常见疾病100余种,首论病因病理,次[阅读全文:]
摘要: 《内经运气病释》是清代陆懋修编著的一部基础理论类中医著作,刊于清光绪十年(1884),系《世补斋医书》之一。本书对《素问》有关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及六节藏象论中有关运气和天人相应的内容作详细疏解注释,并以宋代陈无择三因十六方及方解附后,理法方药兼备,有助临证借鉴,对研究《素问》有关运气学说七篇大论亦具启迪[阅读全文:]
摘要: 《银海指南》又名《眼科大成》,四卷,为清代顾锡于1807年所著。该书论述眼病的病因病机非常精辟而又详尽称著,被誉为“眼科之指南,医林之圭臬”。论及全身病兼目疾又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其学术理念对后学深有影响。全书收集眼科医案180余则,其中治翳验案80余则,是书之卷四汇集大量医案,其案例之多,在中医眼科史上是空[阅读全文:]
摘要: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又作《秘传眼科龙木论》《眼科龙木论》或《秘传眼科龙木总论》,10卷。葆光道人撰,约成书于宋元时代。为选辑宋以前若干医书中有关眼科内容编成。现存较早版本有明万历三年(1575年)刊本、黄刻书业堂本、秦伯未校正本等。卷1~6载列《龙木总论》和《七十二证方论》,每一方论下附以“审的歌”便于[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论阳明病释》,伤寒著作,四卷,清·陆懋修撰。取《伤寒论》阳明病篇原文共78条予以诠释。选集前人有关阳明病的释文287条,参合自己读书心得和临床体会,对阳明证的证治作了较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并提出“阳明无死证”的看法。使仲景“阳明篇”大旨得以彰明而又有所发挥。[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