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楼玉钥》,喉科著作。2卷。道家以咽喉为“十二重楼”,故名。为清代郑梅涧(宏纲)约撰于乾隆年间,后其子郑承瀚加以补充。初刊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卷列咽喉说,郑氏认为喉证病因外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诊察喉科疾患,须以阴阳为纲,观其面色、识其标本虚实而予辨治。并分别论述36[阅读全文:]
摘要: 《琉球问答奇病论》,清代曹存心编著的一部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咸丰九年(1859)。是曹氏答琉球弟子吕凤仪的临症疑难病案,所问病症共三十例,其中内科病症十五例、妇科病症六例、儿科病症九例,涉及咳血、咯血、便血、泄痢、疮毒、麻疹、痘疹、伤寒、痉症、温疫、妊娠、堕胎等内儿妇科病症。[阅读全文:]
摘要: 《口齿类要》,一卷,明·薛己撰,成书于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口腔咽喉科专著。本书阐述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12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每证之后即附验案与方剂,共载方60余首,每方均详论其适应证。本书还记载了骨鲠、诸虫、体气等疾病的证治,但主要是一部论治口腔疾病的专著。[阅读全文:]
摘要: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清·王士雄著。道光年间,江浙一带霍乱流行,王士雄不避秽恶,尽力救治,并于1838年写就《霍乱论》书稿。1862年,他旅居沪地,正值霍乱猖獗,于是将原书重订,更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本书精心阐发前人有关理论,辑集生平经验,议病情,论治法,附医案,创新方,对霍乱的病因、病机、辨证、防治[阅读全文:]
摘要: 《药鉴》,二卷。明代杜文夑(字汝和,号理所)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卷一相当于总论,首载寒热温平四赋,论药二百四十四种;次载用药分根梢、解药毒法、用药之法、引经药性、十八反药性、十九畏药性、五郁主病、六气主病、病机赋、脉病机要、运气诀要、论升麻柴胡等二十三个专条。卷二载药一百三十七种,采用[阅读全文:]
摘要: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医方著作,十五卷,宋·朱佐撰,刊于1266年。本书收集宋代医家常用的方剂和单方1000余首。按病分为诸风、伤寒、诸气、脾胃、痰饮、积聚、黄疸、虚损、头痛、妇人、小儿、痈疽、补损、中毒及拾遗等15门。每卷前先列短论以为纲纪,然后依次因证列方。[阅读全文:]
摘要: 《医述》是清代程文囿辑编的一部综合性中医著作,初刊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全书为溯源二卷,伤寒二卷,杂证八卷,女科一卷,幼科一卷,痘疹一卷,方药一卷。上自《灵枢》《素问》,下至近代名医,所辑古今医书三百二十余种,经史子集四十余种,共计列述经义六百五十余条,先哲名论五千余款,选案二百八十四则,附方一百[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