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玉机微义》,五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书成于1396年。全书以内科杂病为主,分门详述,有论有按,证方俱备。徐氏原著撰于洪武初(1368),书名《医学折衷》,立论以《内经》为本,旁采金元诸家学说以阐析中风、痿证、伤风、痰饮、滞下、泄泻、疟、头痛、头眩、咳逆、痞满、吐酸、痓、疠风、风痫、[阅读全文:]
摘要: 《兰室秘藏》,三卷,李杲撰,刊于公元1276年(元朝至元十三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本书为李东垣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二十一门,包括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每门之下,先有总论,其内容是以症候为主,详论各症候的病源和治疗原则,然后根据治疗原则载列[阅读全文:]
摘要: 《金匮玉函经二注》,《金匮要略》注本,22卷。元代赵良仁(以德)衍义,清代周扬俊(禹载)补注。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周氏于《金匮》注本中,尤服膺于赵氏《金匮要略衍义》,赞誉其书“理明学博,意周虑审”。但因未见刊本传世,而周氏所见之传本,又有遗编、缺注等情况,遂予补注。注文较为详明,立论多采喻嘉言[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发微论》,伤寒著作。又名《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二卷。宋·许叔微撰。许氏深研仲景学说,历述伤寒七十二证证治,阐解某些伤寒证候的用药法,并扼要地辨析了伤寒、中风、风温、温疟等病的脉证,不乏个人新见,常给人以启发。[阅读全文:]
摘要: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药学著作。一卷。清·徐大椿撰。刊于1736年。本书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现有《徐灵胎医学全书》等刊本。《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里历代《本经》注疏中偏重阐发古本草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的临床指导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从临床药用实效出发,推原古本草学用[阅读全文:]
摘要: 《经穴汇解》是一部考订穴位的专书,共八卷,成书于日亨和癸亥年(1893年)。作者原昌克在其舅氏《经穴汇解》二卷的基础上,搜集中国历代医籍及部分朝鲜、日本医籍共二十余种中关于腧穴的论述,上起先秦,下迄明清,以《甲乙经》为主,分部别类,附以辨误、考证,增为八卷。引用书籍28种,分部、分经详考穴位,于经穴之外又[阅读全文:]
摘要: 《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注本,10卷。东汉·张机(仲景)著,金·成无已(聊摄)注。书成于金皇统四年(1144年)。为《伤寒论》第一个全注本。其原文之编排,卷1为《辨脉法》《平脉法》;卷2~4为《伤寒例》、辨痓(痉)湿暍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卷5辨阳明病、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卷6辨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阅读全文:]
摘要: 《医原》,医论著作。三卷。清·石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二十篇,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种证治。上卷重点论述了疾病的生理病理和四诊,下卷重点论述了内伤、燥、湿等问题。见解独到,多发古人所未发,对后世医学有[阅读全文:]
摘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