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阁  > 所属分类  >  古籍    文化百科   
[0] 评论[0] 编辑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经二注》,《金匮要略》注本,22卷。元代赵良仁(以德)衍义,清代周扬俊(禹载)补注。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周氏于《金匮》注本中,尤服膺于赵氏《金匮要略衍义》,赞誉其书“理明学博,意周虑审”。但因未见刊本传世,而周氏所见之传本,又有遗编、缺注等情况,遂予补注。注文较为详明,立论多采喻嘉言之学术见解予以融会,并结合《内经》等典籍多所阐论发挥。由于此书以赵书为蓝本,另增周注,故名“二注”。周氏亦以原《金匮》整理本23~25卷,“俱有方无论”,故遵赵氏原编而未予注释。

作者简介:

赵良仁(约1330~约1396)元末明初医家。字以德,号云居。浦江(今属浙江)人。幼习儒,约至正二年(1342年)后从朱震亨习医,遵嘱先研读《内经》《本草》《脉经》等三年,又与其师质疑问难,深明医理,然后临症视药,切脉处方。至正十三年去吴中,从官宪司。又再从朱震亨问难二年,得明太极阴阳消长之理,窥医学奥秘,名动浙中。至正十七年迁居长洲(今江苏苏州),治疗多验,曾愈肠外膜原之间结痈及肺痈胸间溃一窍等顽症。因见朱震亨门人所录《语录》《药要》欠精详,乃设为问答,附以己见,撰《丹溪药要或问》(1384年)。又著《金匮方衍义》三卷(1368年),为《金匮要略》早期注释本,推阐精详,或可与成无己《伤寒论注》相抗衡。清代周扬俊补注其书,更名《金匮玉函经二注》。另有《医学宗旨》,今佚。子友同,授御医。

周扬俊,清代医家。字禹载,苏州府(治今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年近四十时改习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康熙十年(1671年)至京师,有医名。撰《温热暑疫全书》四卷(1679年),依次论温、热、暑、疫诸病,选辑《伤寒论》《温疫论》原文,详加阐释。尝谓“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故尤潜心于阐发张仲景及前贤精论。康熙十六年取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附以己见,编成《伤寒论三注》十六卷。又补注元代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而成《金匮玉函经二注》二十二卷(1687年)。其治血证,视病伤何脏,脉伤何部,时值何季而治疗不同,故每奏效。推崇《十药神书》,康熙二十六年予以加注刊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金匮要略广注    下一篇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