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仙传外科集验方》,外科著作,又名《仙传外科秘方》,11卷。明代杨清叟编述,赵宜真集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卷1总论痈疽发背证治;卷2~4论温、热、凉性外用药方用法及其他通用方;卷5~9论述痈疽、疔疮、瘰疬等病证治;卷10~11为杂病治方,其中包括许多民间验方,对痈疽阴阳虚实论述甚详。 [阅读全文:]
摘要: 《跌打秘方》,不分卷,清代江昱辑,成书年代未详。详述各不同部位、穴位损伤后的轻重症状表现、治疗原则、用药要诀、主方、预后等。载汤剂方三十首,丹、丸、散剂二十四首,外敷方十九首,熏洗方二首,药酒方三首,吐药方一首,共计七十九方。[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是北宋钱乙的弟子闫孝忠收集他的临证经验编成的,成书于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脉证治法,介绍小儿脉法、变蒸、五脏所主、五脏病等八十一脉证,为全书之核心;中卷记载了所治典型病案二十三例;下卷载方一百二十余首。卷末附《阎氏小儿方论》及《[阅读全文:]
摘要: 《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阅读全文:]
摘要: 《虚劳心传》,虚劳病专书,又名《何氏虚劳心传》《何氏心传》《嗣宗医论》。清代何炫著,何时希校。约成书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何氏认为,虚劳皆因酒、色、思虑、劳倦、忿怒等,伤其五脏,劳其精血,阴虚生内热所致,故反对用参芪助火、苦寒泄火、二陈消痰、辛剂发散及引火归原等法,主张补肾水、培脾土、慎调摄。对[阅读全文:]
摘要: 《经络全书》,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藏府、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阅读全文:]
摘要: 《王旭高临证医案》,医案著作,4卷。清代王泰林(旭高)原著,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经方仁渊整理编排而问世。本书依类编次,计分为26门,主要有暑邪、伏暑、痢疾、中风、肝风痰火、虚劳、吐血、鼓胀水肿、脘腹痛、噎膈反胃、痰饮、妇产、外疡等门。书中所选案例资料较完备,病例中有复诊者颇多,前后推究,便于考其得[阅读全文:]
摘要: 《经验丹方汇编》,有论有方,以证选方载药,注重方药实效为主。首论药性、药理和辨别鉴定真假药品59个种类。全书约载方800余首,具有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疾病的论治与方药,分为68门。选方精审,所录之方均为作者亲验,切合临证实用。[阅读全文:]
摘要: [阅读全文:]
摘要: 《医门法律》是清代喻昌撰著的一部临证著作。全书共六卷:卷一为基本理论,卷二至卷四为外感病卷五卷六为内科杂病。共设中寒门、中风门、热温暑三气门、伤燥门、疟证门、痢疾、痰饮门、咳嗽门、关格门、消渴门、虚劳门、水肿门、黄疸门,肺痈肺痿门等14门。每门这下先论病因病机及传变规律,次立“法”,后列“律”,法为正[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