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12卷,一作10卷。清代黄宫绣撰。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作者深研药理,“俾令真处悉见”,故以“求真”名书。前9卷收药520种,正文药条按功效类药,每药直叙性味、功效,兼论药物来源、真伪及炮炙法。作者论药,喜用简明言词,直述己意。其论药理,“总以药之气味形质四字推勘而出,则药之见施于病者,既有其因,而药之见施于病而既有效者,又有其故。”从而将药理、药效与药物形性及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确有新见。此书采用了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检索方法。其正文分为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食物等七大部,书后附“卷后目录”(即索引),各药名仍按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鱼、介、虫、人等分部。前后目录及正文药条下均注有序号,颇利查找。书前载图477幅,多从《纲目》与《本草汇言》两书中转绘。
作者简介:
黄宫绣,号锦芳,宜黄(今江西省宜黄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时代宫廷御医。生于清雍正八年,卒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731~1818年),享年87岁。
黄宫绣在其父黄鹗(著有《理解体要》等书)的教导下,博览群书,致力“轩岐”,他认为医药“小之号为技业之精,大之即为参赞之道,其功甚巨,其理甚微”,自非有真学问真见识者,不能成为一个有造诣的医药学家。
他一生勤奋苦学,至中年即“于医研究有素,能阐真摘要,订伪辨讹。”著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本草求真》《锦芳医案》诸书,而以《本草求真》一书流传最广。正如《本草求真》叙中曰:“是书而广播之,将其济世无穷,活人甚众,其非止见位于方隅,自必及于四海,而皆被其效。”
黄宫绣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