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
基本信息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万年藤、活血藤。
来源:木通在古代主要指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如今中国药典收载的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干燥藤茎。但在历史用药过程中,也曾有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和毛茛科植物川木通被当作木通使用,由于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现已不再药用。
产地:木通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三叶木通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白木通主产于西南地区。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
植物形态
木通
落叶木质藤本。茎纤细,圆柱形,缠绕,茎皮灰褐色,有圆形、小而凸起的皮孔;芽鳞片覆瓦状排列,淡红褐色。掌状复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的簇生,通常有小叶 5 片,偶有 3 - 4 片或 6 - 7 片;小叶纸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雌雄同株,总状花序自短枝上簇生叶中抽出,下部有 1 - 2 朵雌花,以上约有 15 - 30 朵雄花;雄花:花梗丝状,萼片 3,淡紫色;雌花:花梗稍粗,萼片 3,紫褐色。果孪生或单生,长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紫色,腹缝开裂。种子多数,卵状长圆形,略扁平,不规则地嵌生于果肉中。花期 4 - 5 月,果期 6 - 8 月。
三叶木通
落叶木质藤本。小叶 3 片,纸质或薄革质,卵形至阔卵形,边缘具波状齿或浅裂。花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长约 8 厘米,腋生;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雄蕊 6 枚;雌花花被片紫红色,具 6 枚退化雄蕊,心皮 3 - 6 枚。果长圆形,长 6 - 8 厘米,直径 2 - 4 厘米,成熟时灰白略带淡紫色。种子极多,扁卵形,长 5 - 7 毫米,宽 4 - 5 毫米,种皮红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花期 4 - 5 月,果期 7 - 8 月。
白木通
本变种与三叶木通相近,但小叶全缘或仅中部以下有疏钝齿。
药材性状
木通
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 30 - 70cm,直径 0.5 - 2c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三叶木通
茎呈圆柱形,扭曲,直径 0.2 - 1.5cm。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具不规则的裂纹和纵沟纹,可见突起的皮孔。质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导管孔细密,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明显。气微,味微苦涩。
白木通
药材性状与三叶木通相似。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
功效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主治
淋证,水肿:木通能利小便,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可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滑石、瞿麦等配伍,如八正散。对于水肿,可与猪苓、桑白皮、泽泻等药同用。
心烦尿赤,口舌生疮:能上清心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而致的心烦尿赤等症,常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配伍,如导赤散。
经闭乳少:有通利血脉,下乳通经之功。用于血瘀经闭,可与红花、桃仁、丹参等活血调经药配伍;治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可与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等通经下乳药同用。
湿热痹痛:能通利关节,清利湿热,可用于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热痛等,常与防己、薏苡仁、滑石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
内服:3 - 6g,煎服。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用量不宜过大,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化学成分
木通主要含三萜皂苷类成分,如木通皂苷 Sta、Stb、Stc、Std 等;还含有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等三萜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多糖、甾醇、脂肪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木通煎剂对家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与含钾盐及机体对电解质的影响有关。
抗菌作用:木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木通有一定的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还可使血管扩张,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抗肿瘤作用:木通中的某些成分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