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心法要诀》,16卷,即《医宗金鉴》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六。清·吴谦等撰。以《外科大成》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整理补充编成。
其中卷六十一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卷六十二为各类外科常用方剂;卷六十三至卷七十一分论头、面、项、背等全身各部的外科病症;卷七十二至卷七十四为发无定处(全身性)的外科和皮肤科疾病;卷七十五杂症部为跌扑、金疮及竹、木、虫、兽所伤诸病;卷六十六剔部,为小儿外科病证。各病证候方剂均编成七盲歌诀,并附有260余幅外科病图形。是近代中医外科专书中较全面的一种。
作者简介:
吴谦(1689~1748年),字六吉,清朝安徽歙县人。宫廷御医,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吴谦领衔主编《医宗金鉴》,该著是乾隆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诏令编纂医书,命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存在着“词奥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应予以“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吴谦崇尚仲景学说。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首。
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这部书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的欢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