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阁  > 所属分类  >  古籍   
[0] 评论[0] 编辑

医经溯洄集

《医经溯洄集》,一卷,元·王履撰。全书共有论文二十一篇,对《内经》《难经》《伤寒》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点,有不少独到的阐述和发挥,其中“亢则害,承乃制论”就是根据《素问·六微旨大论》的精神,阐发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并以这一原理来广泛地讨论病理和治疗的原则问题。又如“伤寒立法考”和“伤寒三百九十七法辨”等篇,乃王氏钻研《伤寒论》后,关于“分经辨证”问题上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此外如中暑、温病、热病之分,都是临床医家需明确的间题。特别是对中风的辨别,提出了“真中风”和“类中风”的说法,值得我们重视,而且也开创了把不同学说,融合折中于一说的趋势,对明清时代医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详,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昆山(今属江苏)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内),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学医于朱丹溪,是其门人,尽得朱氏之学。《古今医统》称王安道“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者”。充分说明王氏之学于医学理论颇有造诣,其探讨医理强调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治学严谨,立论有据。

著有《医经溯洄集》《百病钩玄》《医韵统》等,现唯有《医经溯洄集》行于世,是其代表著作。

他医学主张,虽来源于朱丹溪,但却能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拘前人之说,能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实事求是来探讨医理,是十分可贵的治学精神,对明清以后医学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丹溪心法    下一篇 玉机微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