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病指南
《察病指南》,脉学著作,3卷。南宋施发(政卿)撰于淳祐元年(1241)。施氏认为诊病当精审细察,四诊合参,但时人往往只取切诊,于是采撷《灵枢》《素问》《太素》《甲乙》《难经》,及诸家医书和脉学著作参互考订,择其明白易晓、切于实用者分门别类,撰成此书。
书中以脉诊内容为主,叙述临床诊断方法,除听声、察色、考味外,沿用“七表八里九道”24脉分类法,创造性地绘制了33幅脉象图,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断学专著。这本书试图把不易掌握的脉象以图形表现出来,是中医史上很有意义的创举。
上卷分28个专题,总论脉学理论。中卷介绍常见脉24种的体状和主病,以七表、八里、九道3类类脉,并述7种死脉脉象。下卷以病症为主,参以脉诊,并涉及妇、儿科诊法和望诊、闻诊等内容。
作者简介:
施发(1190~?),字政卿,南宋医学家,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青年时代攻读医学并举子业,专心致力医学研究,对疾病诊断理论及技术用力尤勤,取《内经》《族经》《甲乙经》之说,与有关脉学、诊法论著相互参正,分门别类,公元1241年,参照前人医著,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撰成《察病指南》3卷,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断学专著。并撰成《续易简方论》6卷,另外,还撰有《本草辨异》一书,今佚。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